(一)個人介紹
姓名:賴清德
性別:男
出生:1959年10月6日,臺北縣萬里鄉(今新北市萬里區)
政黨:民主進步黨
其他:賴清德自稱「務實的台獨工作者」,在2024總統大選的準備階段,完全提出不務實的台獨工作方案,只講「民主與專制」,不提如何務實台獨,似乎轉型成「不務實的務實台獨工作者」。
學歷:
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
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醫學士
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理學士
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
經歷:
民主進步黨主席(第17屆)(補選)
(2023年1月18日-)
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
(2021年2月26日-)
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
(2020年5月20日-)
中華民國副總統(第15任)
(2020年5月20日-)
行政院院長(第29任)
(2017年9月8日-2019年1月13日)
臺南市第1-2屆市長
(2010年12月25日-2017年9月7日)
臺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顧問
臺南市火炬殘障勵進會諮商顧問
中華民國教師會顧問
財團法人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監事
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
國家衛生研究院全民健康保險小組諮詢委員
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
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
立法院「厚生會」會長(第13屆)
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「厚生政策小組」召集人
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
立法委員(第4-7屆)
(1999年-2010年)
臺南市市長選舉張燦鍙競選總部「青年軍」領隊
(1997年)
臺南市市長選舉張燦鍙競選總部副總幹事
(1997年)
國民大會代表(第3屆)
(1996年5月20日-1999年1月31日)
臺灣省省長選舉陳定南競選總部「全國醫師後援會」總召集人
(1994年)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「成杏會」常務理事
新樓醫院內科主治醫師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主治醫師
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臺南分會副會長


(二)正文內容
2023年1月15日,民進黨主席補選今日投票,賴清德昨晚回到台南進行報告。期間賴清德突然發飆:「我希望市長站起來,立委站起來,議員都站起來,深深一鞠躬向台南市民說抱歉。」並補充,「(民進黨)屁股有幾根毛,台南市民都知道,為什麼會這樣(被說黑金),因為互相攻擊嘛。」

2017年12月1日,「賴清德」被青年團體消遣為「賴功德」,甚至行政院中央大樓附近地下道、台北車站捷運出口、公車站等站名與指標於2017年11月30日晚間陸續遭到青年團體全面以貼紙補丁方式更名為「功德院」(Merit Yuan)。賴清德本人表示對「功德院」事件的想法「這是年輕人的創意,我不以為意。」。

2017年11月24日,賴清德指出照顧服務員(照服員)月薪雖然只有新台幣三萬元,與工作實質內容相比好像不划算,勉勵照服員「我在這裡也要勉勵第一線的照服員,把它當作是一個功德台灣,這樣的社會裡面,一個做善事的行為。」,青年團體認為這都是剝削勞動者的表現,並導致「做功德」一詞成為反諷的用語。

2017年9月4日,時任行政院院長林全向總統蔡英文請辭。9月8日,賴清德正式就任,接替林全內閣而成立賴清德內閣。他因為違背自己於2014年所作承諾(做滿法定任期4年的市長)而遭到輿論批評。

2015年3月22日,臺南市的和平紀念日活動上,時任該市市長的賴清德表示要移除臺南市政府所屬的各中、小學校園內已故總統蔣中正的銅像,移至桃園兩蔣園區展出。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認為賴清德的行為是隱含「專制意識形態」的去蔣化、不尊重臺灣歷史,且為行政權的霸凌;民主進步黨籍民意代表則認同其行為,並認為這是「轉型正義」。臺南市教育局3月21日將八所國中、六所國小內的十四座蔣中正銅像全部拆除。賴清德事後表示,學校適合較有紀念意義的圖騰,如教育界先賢孔子、海倫·凱勒等人的銅像,而非政治圖騰。

2014年12月25日,新一屆臺南市議會的議員互相選舉正副議長,議員57席中,民進黨佔過半數29席,推派的人選應該會當選議長,但此屆議長選舉的結果卻由中國國民黨籍的李全教當選,讓賴清德質疑李賄選,並批評少數民進黨成員接受賄賂。隔年1月15日,市議會召開第一次臨時會,為了「抗議賄選」,賴清德、市政府官員、民主進步黨團議員都沒有出席,出席的中國國民黨與無黨籍議員批評市政府藐視法治,甚至有議員建議李全教與賴清德雙雙請辭謝罪。李全教則指責賴清德是一個「民主笑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