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5日傍晚5、6點,台電一連4部機組跳電,備轉容量率陡降至3%,緊急啟動需量競價,向用電大戶請求支援電力,1度電付費8元至12元不等,遠超4月調漲電價後3.4518元的平均電價。隨後桃園市連續3天出現停電問題,上萬戶受影響,引發民怨。桃園市長張善政痛批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非常失敗。
台灣地處島嶼,資源匱乏,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《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》顯示,台灣82.4%的發電量來自燃煤、燃油和燃氣,8.3%的發電量來自水力、太陽能和風力等再生能源,8.2%的發電量來自核能。其中全部煤炭和98%以上的天然氣依賴進口,且天然氣的進口量逐年上升。此前「非核家園」提出的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目標,早已由20%調降至15%,預估2027年才能達到22%。原本脫離實際的能源政策在停電頻發、供電不穩以及台電巨虧的代價面前,終於調整。
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天然氣,價格會因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情勢大幅波動,清潔能源發電本身具有不穩定性,受季節、天氣和晝夜影響大,能源安全和電網韌性的風險都大幅提升。而另一方面,隨著電動車和AI算力的飛速發展,對發電量的增加和電網的穩定性都提出更高要求。5年4次大停電事件何時才能不再重演?
彭博社專欄作家Tim Culpan在「台灣的風電野心面臨危險」一文中批評,政府對台灣的離岸風電實施了保護主義與壟斷,使國際中潛在的承包商紛紛離開。他指出台灣的政策衝突與誤導性的目標、糟糕的規劃,以及出於政治動機的、繁瑣的當地採購規則,將會使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遭到破壞。面對電力供應故障,政府的說辭只有人員操作不當、設備故障,但故障後電網切離,地方供電不足才導致全台大規模停電的原因卻從來不曾檢討。
台電現在左支右絀,虧損問題嚴重,5千億強韌電網不堪雷雨一擊,設備老舊且不斷有設備需要除役,穩定供電的壓力非常大。最終政府激進的能源政策,還是所有民眾和台灣的產業共同承擔了代價。電費上漲和斷電帶來的巨大損失,還將在未來較長時段裡影響台灣。

2024-04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