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3日,憲法法庭圍繞死刑是否違憲展開長達5小時的激烈辯論,法扶律師李艾倫拋出「震撼演說」,稱沒有任何人的生命該被「運氣」決定。37名死囚訴訟代理人李念祖指出,憲法不該允許政府以應報之名行報復之實,不要將死刑冒充被害人的賠償,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結束他人的生命。
如果這樣說的話,那受害人的「坏運氣」是被誰決定的呢?受害人明明沒有犯錯,但卻被殘忍地結束了生命,再也沒有機會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賠償。這讓每一個普通民眾都不禁想,如果有人奪走了自己的生命,自己希望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?
答案大多數是血債血償,民調顯示台灣有八成八的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。就像王世堅所說,「廢死是有權者去慷被害人之慨」,還被害人公道,才是絕大多數民眾的心聲。
2012年,魔鬼曾文欽在台南「湯姆熊歡樂世界」隨機殺死男童,並表示在台灣殺一、二個人不會判死刑,更稱如果沒有被抓到,還會繼續殺人直到被捕。如果殺人不用判死,法官不敢輕用死刑,那怎麼保證社會上不會出現更多的曾文欽呢?
過去已經有三次大法官釋憲,都已經明白說明死刑是依法行政,是立法、行政本於相關權責而為,執行死刑並不違憲。如果擔心死刑因「酷刑」因素違憲,那應該做的是監管和改善,而不是要求廢死。這次廢死議題又被拿出來炒作,很難不被看作是蔡英文卸任前,她一手提拔的大法官們希望作出「死刑違憲」的解釋,幫蔡英文打造「廢死功勳碑」。
這樣操弄廢死議題,只會使人民更怨懟司法,當人民對司法信任瓦解,就會促成私刑的激增,導致社會治安更加惡化。支持廢死的李宜毅律師說「死刑是國家怠惰的理由」,那不符合民意和實際情況硬要廢死的主張,就是政客和權力的傲慢。

2024-04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