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2日,民進黨召開中執會,正式公告提名黨主席賴清德參選2024年大選,會後賴清德發表談話,特別提出2024並非所謂「戰爭與和平」,而是「民主與專制」的選擇。
一時間,「民主與專制」成為賴清德的選舉主打歌,引來各方聲音點評。
賴清德暗諷的「專制黨派」被戳到痛腳,侯友宜在國民黨的誓師大會上表示,「我告訴大家,賴清德說錯了」,「民主自由就是我們DNA,不要分化台灣人的心,不要撕裂我們一生愛的台灣。」
誠然,身為賴清德最有力的競爭者,侯友宜一個多月後的回應,略顯遲鈍。且考慮到國民黨的過往,標榜自身的民主光環,也實在難以令人信服。
但侯友宜講賴清德「說錯了」,確有道理,但不是錯在民進黨或國民黨的DNA,而是錯在賴清德和侯友宜都避開的話題:2024大選之後的台灣,要戰爭還是要和平?
一邊是拜登以「總統撥款權」供應台灣價值5億美元軍武,一邊是并非是所謂的戰爭與和平。侯友宜和賴清德在爭論誰民主血統更純時,不正視接受37次「總統撥款權」援助的烏克蘭,依然深陷戰爭泥淖,就都是鴕鳥心態,只不過侯有後發優勢,看起來頭埋淺一些。
到五月下旬,賴清德在選舉民調數據上保持領先,身為最有希望的候選人,賴清德更不應回避這個最尖銳的問題:台灣要戰爭還是要和平?
如果三角督的爭論,限於「民主與專制」,那這次大選才是真真正正的專制大選,三位候選人都規避民眾最關心的話題,如何算是民主?
賴清德也好,侯友宜也罷,柯文哲亦然,請不要做挑戰風車的唐吉訶德,在幻想中打敗再多敵人,對於台灣的未來也是枉然。

#民主與專制
2023-07-25